实践是理论的源头,真实是论文的生命。改革的实践需要改革的理论,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去论证、去探索、去研究、去解决。联系实际的理论才能有时代气息和指导意义。而有的论文。从理论来到理论去,不接触社会现实,只靠逻辑推理和理论推测,云里雾里,不着边际,不研究实际问题。这种“空对空”、“地对空”文章对现实是没有意义的,读者也是不喜欢看的。
标的是论文的灵魂,论点是论文的眼睛。一篇论文,不仅应立论正确,而且必须旗帜鲜明,主张清楚。有的论文,其论点或则失之偏颇,或则含糊不清。某些概念似是而非,某些提法以偏概全。这种道不清、讲不明的现象,乃为论文写作之大忌。
写论文必须有真情实感,即使是命题论文,也须在理解论题、充分感受和准备的基础上溶入感情色彩,才能使论文生动感人,有说服力。而有的作者撰写论文,缺乏自己的真实感受,或为应景之作,或为敷衍命题作文,硬着头皮勉强写下去,结果干涩枯燥,读之味同嚼蜡。
“题不在大,点透为上”,抓住一点深入探讨研究,往往能写出好文章。有的人写论文,题目拟得很大,摊子铺得很宽,想面面俱到,却力不从心,结果只能浮光掠影、蜻蜒点水、缺乏深度。
学术论文不是资料汇编,不是一般性宜传材料,而是科学研究成果的反映和阐述,因此要求文章不仅有较强的理论色彩,而且要求有新意,有创新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。有的文章东抄西拼,拾人牙慧,没有自己的见解,读来似曾相识,谈不上什么学术价值。
论文的写作要靠抽象思维,要求作者在分析、推理、论证过程中一环一环紧扣,一层一层讲清,逻辑严密,条理分明,切忌拉前扯后,层次不清。
论文要精练,忌冗繁;要充实,戒空泛。马克思曾对论文写作的充实问题提出过“三多”原则:多说些明确的意见,多注意一些具体的事实,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。有的同志写论文,“大帽子底下小身子”,事实不充分,论证不深入,只停留在简单的概括上。有的“文不够,字凑数”,空话、套话、轱辘话、重复话多,开篇半天不入题,最后还留个长尾巴,“穿靴戴帽”、见长无物。
学术论文作为探讨、宣传科学真理的文章,语言必须平易可读、深入浅出、明白如话。而有的文章,生造词汇、半文半白,文字晦涩;有的文章语法欠通,病句较多语言不畅。
标点是帮助语言准确达意的符号,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工具。有的作者不注意或不大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,该“,”的用“。”,该“。”的用“,”;甚至随便画个点就算标点。也有一“逗”到底的。有的作者在不同情况的引文后面弄不清先标“””号还是先标“。”或“,”号,而往往出错。
写论文要反复推敲、字斟句酌、千锤百炼,才能出精品。可有的作者对自己的论文持不负责任的态度,表现在一是不愿下功夫加工,稿子一写出,不经过认真修改,就轻易抛出来;二是草率慌张,错别字多;三是书写潦草,字迹不清。这都是撰写论文需要认真注意的问题。